1990年,重庆一36岁的单身汉捡到一女婴,省吃俭用把女孩拉扯大,不料女儿成年后,他却说:“我把你养大不是让你养我的,你要有自己的人生。”养女不知如何是好,只得求助电视台。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“关注”,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,感谢您的强烈支持! 1990年冬天,重庆忠县凉水村的邓和平在路边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女婴。这个36岁的单身汉家里本就困难,父亲瘫痪在床,弟弟智力残疾,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把孩子抱回了家。 他给女婴取名邓雪凤,为了养活这个捡来的女儿,邓和平什么活都干。 白天在工地搬砖,晚上回来还要照顾瘫痪的父亲和智障的弟弟。工友们常看到他中午舍不得买盒饭,啃着从家里带来的冷馒头。 但对女儿他从不吝啬,每个月工资一发,他第一件事就是给女儿买奶粉。自己的衣服破了就补,女儿的衣服虽然不是新的,但总是洗得干干净净。村里人都说他傻,可他只是憨厚地笑笑。 邓雪凤很争气,从小就知道家里不容易,学习特别用功。墙上贴满了她的奖状,那是邓和平最骄傲的装饰。每次有人来家里,他都要指着奖状说上半天。 2010年高考,邓雪凤考上了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。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,这个坚强的汉子躲在屋后哭了很久。为了凑学费,他跑遍了所有亲戚朋友家,能借的都借了。 大学期间,邓雪凤勤工俭学,尽量减轻家里负担。她知道父亲为了省钱,经常一天只吃两顿饭。每次打电话,父女俩都是报喜不报忧。 2013年,邓和平被查出严重肺病需要手术。手术费用对这个家庭来说是天文数字。正在邓雪凤准备申请休学时,学校了解情况后主动联系了媒体寻求帮助。 在学校推荐下,邓雪凤参加了浙江卫视的《中国梦想秀》节目。她在舞台上讲述了自己和养父的故事,朴实的叙述打动了现场观众。节目组提供了10万元梦想基金,社会各界也纷纷伸出援手。 这笔钱不仅够支付手术费用,还能保证父亲的后续治疗。手术很成功,邓和平的身体逐渐康复。 随后,邓雪凤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被保送到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读研究生。她选择的研究方向是内分泌学,希望能帮助更多像父亲这样的慢性病患者。 研究生期间,她一边学习一边照顾父亲。周末经常看到她推着轮椅带父亲去医院复查。医院的护士都认识这对父女,说从没见过这么孝顺的孩子。 现在的邓和平住在湖南一家疗养院,身体状况稳定。每次女儿来看他,他都要拉着护士说个不停,说自己女儿是医生,说女儿从小就聪明,护士们都笑他是“女儿控”。 同事们都说邓雪凤特别细心,对待病人就像对待家人。她经常加班,但从不抱怨。科室主任评价她是最有耐心的医生,总能让病人感到安心。 如今34岁的邓雪凤依然单身,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工作和照顾父亲上。有人劝她该考虑个人问题了,她总是笑着说不着急,父亲的健康最重要。 这个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,只有一个男人用半生的辛劳养大了一个弃婴,而这个女孩用自己的努力回报了养育之恩。在物质至上的时代,这样的真情显得格外珍贵。 邓和平常说,捡到女儿是他这辈子最大的福气。而邓雪凤则说,有这样的父亲是她最大的幸运。血缘不是亲情的唯一纽带,相守才是最长情的告白。 信息来源: 湖南师范大学 2015-2-27 【媒评师大】善的磁场,邓雪凤感动我